| | |
|
07/04■跨文化交际中书法艺术的外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
|
|
|
在书法艺术助力跨文化交际的进程中,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循序渐进,深化文化认知是奠定表达基础的关键。学习者通过研读权威典籍、学术著作与前沿成果,探究书法艺术在其文化体系中的起源脉络、风格演变,剖析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的生成逻辑,形成清晰且扎实的认知,才能为后续的理解和表达提供充足养分。
此外,参与多元化文化交流活动同样重要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书法研究者、爱好者对话,倾听其对书法在本国文化语境中的独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07/04■南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的地域性实践
|
|
|
南阳师范学院(简称南阳师院)作为河南省较早开设美术专业的高等院校,在豫西南地区的美术人才培养、艺术创作推广、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。其美术专业融合地方文化特色与当代教育理念,形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学模式。本文从多元维度梳理其在河南美术教育领域的贡献。
南阳师院于1986年设立美术专业(专科),2000年升格为本科,是河南省较早系统培养美术师资与艺术人才的高校之一。其教育实践呈现两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07/01■高校如何为非遗注入“青春基因”
|
|
|
中国美术学院的研培班上,不同门类的非遗传承人探讨“跨界融通”。
赤水竹编保温杯订单不断,“90后”戏曲演员“起范儿”登台,“00后”学生将苏绣与家居设计结合……这些鲜活场景,都源于一项持续十年的行动——研培计划。近日,跟随研培计划主题传播活动,记者走访了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江西多地的参与研培计划的高校和非遗传承人。每至一处,都领略到研培计划成果之丰硕。
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06/24■黄炎培美育思想下高校美育体系构建研究
|
|
|
【摘 要】黄炎培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,积极倡导美育,其理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,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最终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。在教学方法上,他提出“做学合一”“手脑并用”的实用主义原则,主张将艺术熏陶贯穿教育全过程,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。基于当前高校美育面临的现实困境,本研究以黄炎培美育思想为理论指导,探索其与现代高校美育体系的融合路径,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优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06/24■小学美术教学中“非遗”主题课程的开发与传承策略研究
|
|
|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,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,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,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。本文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《美术·五年级下册》为例,通过构建课程框架、整合非遗资源,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,并利用社会联动与文化实践保证非遗的有效传承,帮助教师融合地方资源与教材案例,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,明确小学美术非遗课程的体系化开发策略及传承路径,以期为教学提供参考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06/24■豫章师范学院美术学院:“抱石”志愿服务绽芳华 特色育人品牌谱新篇
|
|
|
豫章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以赓续红色文化血脉为使命,精心打造“抱石”志愿服务队,设立傅抱石纪念馆,成立抱石文化艺术中心,弘扬抱石艺术精神,擦亮特色育人品牌。
政治引领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
“抱石”志愿服务队始终将思想建设摆在首位,强化理论武装,筑牢信仰之基,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。通过组织参观革命遗址等系列主题活动,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、思想认同、理论认同、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06/23■探寻书法中的“理”与“法”
|
|
|
《中国书法的理法观》 杨勇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
今人讨论书法,多言“法”字,论及书法之“理”者则相对较少。梳理古代书论,关于书法之“法”的讨论固不胜枚举,而“理”作为书法之“法”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,古人的相关言论亦极为丰富。
“理”具有超时空的性质,是脱离了主体而存在的形而上者。由于“理”包含事物的本质特性,因而,“理”是天地自然万物的本体或存在的根据,具有一定的恒定性;“理”...
详细>>
|
|
|
|
|
| | |